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审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也详细阐明了审计的历史沿革与新近动态,有利于深刻理解审计本质,把握审计工作内在机理及审计发展基本规律。
本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兼顾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构建融合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知识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较强独立性,能够体现审计的本质特征,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流程、方法和技术对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这样的知识体系具有主线突出、脉络清晰、统筹兼顾的特点。
第二,强化风险导向审计思维逻辑。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的变迁过程。风险导向审计在战略的高度俯瞰经营过程,全方位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本教材从理论上阐释风险导向审计的内在逻辑,通过业务循环审计实务环节深化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应用,帮助教材使用者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的思维逻辑。
第三,反映最新知识。自2007年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以来,我国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经历了2010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共计六次修订或拟定。本教材根据最新的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编写,并在各个章节的知识中融入了这些新变化。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人士学习审计基础知识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性质与职能
第三节 审计分类
第二章 审计组织机构与审计准则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
第四节 审计准则
第三章 审计目标
第一节 审计目标概述
第二节 审计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第四章 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第二节 审计程序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第一节 审计风险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第六章 审计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属性抽样
第三节 变量抽样
第七章 初步业务活动与审计计划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
第二节 计划审计工作
第八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识别和评估概述
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讨论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四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九章 风险应对
第一节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控制测试
第三节 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业务循环审计
第一节 业务循环审计概述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第四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第五节 货币资金的审计
第十一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类型
第十二章 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计划和实施
第三节 内部控制缺陷评价
第四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