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特色:
1.传承创新,贯通今古文化
2.别出心裁,增加“知识链接”栏目
3.寓教于乐,融入“互联网+”思维
4.贴心服务“诵读技巧”带你行
图书简介:
本书将诗词曲赋文分为诗部和文部两部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教育思想反映在传统诗教观中,即成人、成才、成业。据此,诗部列五个单元,依次为诗教初心、砥砺自持、宇宙哲思、家国情怀、此情可待;文部列四个单元,依次为赤子情深、天地于我、襟抱天下、鉴古察今。所选每单元内容之间内在关联生命、成长、个人、社会、自然等问题,是千百年历史长河中,这些名士、名人、名作对个体与人生,人生与自然、社会的高级体验之总结。
目录
诗 部
第一单元: 诗教初心
第一课 诗经周南关雎……………………………………………………… (1)
第二课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3)
第三课 诗经郑风子衿……………………………………………………… (5)
第四课 诗经魏风伐檀……………………………………………………… (7)
第五课 诗经秦风无衣…………………………………………………… (10)
第六课 诗经秦风蒹葭…………………………………………………… (12)
第七课 诗经小雅采薇…………………………………………………… (14)
第二单元: 砥砺自持
第一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18)
第二课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20)
第三课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 适(22)
第四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24)
第五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27)
第六课 琵琶行………………………………………………………… 白居易(30)
第七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36)
第八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38)
第九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 轼(40)
第十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43)
第十一课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45)
第三单元: 宇宙哲思
第一课 敕勒歌……………………………………………………… 北朝民歌(47)
第二课 饮酒其五…………………………………………………… 陶渊明(50)
第三课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52)
第四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55)
第五课 宿建德江……………………………………………………… 孟浩然(57)
第六课 枫桥夜泊……………………………………………………… 张 继(59)
第七课 山居秋暝……………………………………………………… 王 维(61)
第八课 黄鹤楼………………………………………………………… 崔 颢(63)
第九课 将进酒………………………………………………………… 李 白(65)
第十课 登高…………………………………………………………… 杜 甫(68)
第十一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71)
第十二课 滁州西涧…………………………………………………… 韦应物(73)
第十三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 轼(76)
第十四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杨万里(78)
第十五课 游山西村…………………………………………………… 陆 游(80)
第十六课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张志和(82)
第十七课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柳 永(85)
第十八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88)
第四单元: 家国情怀
第一课 短歌行………………………………………………………… 曹 操(91)
第二课 木兰诗……………………………………………………… 北朝民歌(95)
第三课 燕歌行并序………………………………………………… 高 适(99)
第四课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102)
第五课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 翰(104)
第六课 兵车行……………………………………………………… 杜 甫(106)
第七课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109)
第八课 泊秦淮……………………………………………………… 杜 牧(111)
第九课 关山月……………………………………………………… 陆 游(113)
第十课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 煜(116)
第十一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 轼(118)
第十二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120)
第十三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23)
第十四课 满江红(怒发冲冠) …………………………………… 岳 飞(125)
第五单元: 此情可待
第一课 上邪…………………………………………………… 汉乐府民歌(128)
第二课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131)
第三课 迢迢牵牛星………………………………………………… 佚 名(141)
第四课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144)
第五课 闺怨………………………………………………………… 王昌龄(147)
第六课 长恨歌……………………………………………………… 白居易(149)
第七课 锦瑟………………………………………………………… 李商隐(156)
第八课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欧阳修(158)
第九课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 永(161)
第十课 鹊桥仙(纤云弄巧) ……………………………………… 秦 观(163)
文 部
第六单元: 赤子情深
第一课 陈情表……………………………………………………… 李 密(166)
第二课 祭十二郎文………………………………………………… 韩 愈(171)
第三课 项脊轩志…………………………………………………… 归有光(177)
第四课 与妻书……………………………………………………… 林觉民(182)
第七单元: 天地于我
第一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188)
第二课 滕王阁序…………………………………………………… 王 勃(193)
第三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200)
第四课 陋室铭……………………………………………………… 刘禹锡(205)
第五课 秋声赋……………………………………………………… 欧阳修(208)
第六课 前赤壁赋…………………………………………………… 苏 轼(212)
第八单元: 襟抱天下
第一课 出师表……………………………………………………… 诸葛亮(217)
第二课 登楼赋……………………………………………………… 王 粲(221)
第三课 岳阳楼记…………………………………………………… 范仲淹(225)
第九单元: 鉴古察今
第一课 谏逐客书…………………………………………………… 李 斯(229)
第二课 过秦论……………………………………………………… 贾 谊(234)
第三课 捕蛇者说…………………………………………………… 柳宗元(240)
第四课 伶官传序…………………………………………………… 欧阳修(245)
第五课 读«孟尝君传» …………………………………………… 王安石(248)
附录 诵读技巧……………………………………………………………………… (250)
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