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特色:
1.体现了新时期的新要求
2.体例新颖,内容精炼,通俗易懂
3.素材丰富,针对性强,突出实用
4.突出立德树人的观念和法制理念
图书简介:
历史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在不断探索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出适合各专业的文科平台课程,以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较高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才。2019年3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指明了方向。本书涉及中国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和礼仪文化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文化财富,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守秩序、讲礼貌、崇尚科学等美德,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尊;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发扬民族精神,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的内容包括绪论、中国城居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器物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古代科技、中国民俗文化。其特点是集可读性和应用性于一身,融理论性和知识性为一体,对历史事件、名胜古迹、城池宫殿、坛庙寺观、园林建筑、珍贵文物、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坊巷民俗、岁时节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有如下重点栏目;
目标透视: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介绍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期对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起到导向作用。
事实聚焦: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有关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案例分析: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润物无声:通过拓展内容,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文化自信。
在线测试:将传统纸质练习通过手机移动端呈现,实现自动评分,方便教师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测试,随时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目录
第一单元 绪论
模块一 中国历史文化概述
模块二 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
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的经济基础
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背景
模块五 中国历史文化的承传载体
第二单元 中国城居文化
模块一 中国城镇的起源
模块二 中国古都
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第三单元 中国建筑文化
模块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模块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模块三 中国古典建筑的分类
模块四 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第四单元 中国园林文化
模块一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模块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模块三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模块四 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第五单元 中国器物文化
模块一 中华文化符号——陶瓷
模块二 “东方艺术”——玉器
模块三 “活生生的史书——青铜器
模块四 先民智慧的象征——竹、木、漆器
模块五 中华文化的使者——丝绸和刺绣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文学
模块一 中国古代诗、词、赋的辉煌成就
模块二 中国古代诗、词、赋的艺术特征
模块三 中国古代散文、戏曲、小说的辉煌成就
模块四 中国古代散文、戏曲、小说的艺术特征
模块五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
第七单元 中国传统艺术
模块一 举世无双的视觉艺术——书法
模块二 精妙入神的造型艺术——国画
模块三 优美灵动的听觉艺术——音乐
模块四 美轮美奂的形体艺术——舞蹈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科技
模块一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与数学成就
模块二 中国古代的医药学与农学成就
模块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三大技术
模块四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第九单元 中国民俗文化
模块一 服饰文化
模块二 饮食文化
模块三 岁时节庆
模块四 婚姻礼俗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