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23年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获第六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精品奖(图书)。
百年汉语第一阶段大致是指上世纪初“五四”暑期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阶段的现代汉语,此期的语言面貌及使用状况极富特色。本书从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展开了以点代面式的研究和总结。上编的词汇部分,分别从新词语和已有词语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前者包括数量与类型、词类与音节分布、源流考察、造词法、词义与语素义关系、新词语对现代汉语语素系统的影响等;后者则涵盖词缀、异形词、词义等方面的内容。下编的语法部分,重点研究了动词“做”、副词“比较”、介词“对于”和“述+宾+(在/于+宾)”结构、“是”字句、“一M A/V似一M”构式。本书既注重差异的描写,又突出阶段性的对比,旨在揭示这些词汇及语法现象所蕴含的现代汉语史内涵。
作者简介:
崔新颖,河北唐山人,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共时状况和历时发展研究,主持了省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成语百年发展变化研究”,主持市厅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杨亚贤,女,生于河北保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于河北大学任教,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曾先后主持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河北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并发表多篇文章。
涂佳楠,生于河北石家庄,毕业于河北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河北金融学院人文艺术教育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修辞学。已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